中文

English

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民政部: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稳定、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

发布时间:2025-06-23 01:58:16   信息来源:网络

  第一个是要健全政策制度体系◆★。将加快制定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、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、加强和改进殡葬服务管理、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等制度文件,完善这些领域的顶层设计,推动社会救助、养老服务、殡葬等领域加快立法■◆■◆。

  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(记者王晶)9月23日下午,国新办举行◆■★★◆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◆★◆■■■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■◆◆◆■,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介绍★★■■★,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◆◆★,持证的有3800多万★■。对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★★■,是一项重要的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■◆◆■。截至今年8月,共惠及1191万困难残疾人和1607◆★.4万重度残疾人◆◆★◆■★。

  另外★◆★★★◆,加快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■■■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是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福祉的基础性、服务性产业■■■★◆。我国康复辅具服务需求巨大,产业发展潜力也巨大。下一步,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,强化产业发展指引,制定产业发展规划,加强产业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,健全康复辅具展示、租赁、洗消、配置、销售等服务网络◆★,加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,提升康复辅具科技化■★■■、智能化水平,满足残疾人多层次、多样化的康复需求。

  首先,聚焦兜住底★★★◆◆,构建梯度救助格局◆◆★■◆■,做到覆盖全面■◆。加快建设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■◆★■◆◆,健全监测预警的指标体系■■,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的有关情况。在认定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基础上,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认定■■★■,形成按照困难程度分层管理的梯度救助格局。

  “我们将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◆★,推进社会救助立法★◆■◆,建立健全覆盖全面◆◆■■◆、分层分类◆◆、资源统筹、综合高效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,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,建立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,让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。”陆治原说★◆■★◆。

  第三个是要健全监督管理体系。抓紧在社会组织管理■■、慈善事业发展、养老服务等领域制定一批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◆■■◆,推动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,运用信用监管★★、“互联网+监管”等新型监管机制手段,加大执法监督力度★■★■■,坚持一手抓发展,一手抓监管■■◆■,促进相关领域健康发展◆◆。

  第四个是要健全社会参与体系。从主要依靠政府资源★★★★■◆,逐步向以政府为主导◆★◆★,积极发挥市场、社会等多方力量作用转变■■★■。加强工作手段创新,从传统服务方式向法治化、标准化、数智化方式转变★■◆◆◆,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
  指导地方按照“缺什么补什么”,规范落实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就业等专项救助◆★,精准对接救助供需,有力有效实施救助帮扶◆■。同时民政部正在开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,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,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、差异化救助需求。

  陆治原介绍★■,近年来,民政部紧紧围绕健全城乡统筹、分层分类救助体系的目标★◆◆■■★,不断完善制度、创新机制★◆★★◆、推动落实,为困难群众筑起一道兜底保障安全网★■◆■★◆。

 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表示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作出部署,主要涉及社会救助★■◆、儿童权益保障、残疾人关爱服务◆■■■★、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、社会组织管理、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◆■★◆★◆。民政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以制度建设为主线,强化问题导向★◆◆■,突出体制机制,着力健全四个体系。

  第三■★,聚焦兜牢底,充分发挥体系优势◆★◆■,做到协同高效。发挥好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◆★★,有效统筹部门间的救助资源,形成救助合力。指导各地建立健全民政部门统一认定、各职能部门分类救助帮助工作机制■◆★◆,比如就业救助是由人社部门来提供,教育救助是由教育部门来提供,医疗救助由医保部门来提供■◆◆。实现低收入人口信息■★■◆★“一门入库★★★■、动态监测,分层管理★◆★■、因需推送,分类帮扶、结果反馈”这样一个闭环的工作机制。民政部建立了◆★“一户(人)一条救助链”★★◆,形成弱有众扶的“一张幸福清单★■★■■◆”■■★◆。

  9月23日下午■■,国新办举行■★★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★■◆★■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介绍◆■■★,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,持证的有3800多万。对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◆■★,是一项重要的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。截至今年8月,共惠及1191万困难残疾人和1607★◆★★◆.4万重度残疾人◆◆★。

  发布会现场,有记者提问: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、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”■★■,针对这一新部署新要求■■◆,民政部将采取哪些改革措施做好■★★★■“弱有所扶”■■★?

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”,王金华表示,民政部将指导各地完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◆■★,逐步提高补贴标准,减轻生活困难残疾人、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负担■■★。

  第二个是要健全服务保障体系。将着力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在服务对象上★■★■◆,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逐步将保障对象从特定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转变;在服务内容上,改变过去对特殊困难群体以资金物质保障为主的方式◆★■★,逐步向资金与服务并重■■、物质与精神帮助兼顾转变。同时,研究制定■★“十五五”民政事业发展规划,补齐民政服务设施短板,盘活存量资源,优化服务资源配置。

  陆治原指出,下一步★■◆,将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,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,推进民政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、新成效。

  第二,聚焦兜准底◆★★★★◆,实施靶向救助■★★■★,做到精准施救。和有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,运用数据比对◆★★◆,特别是运用★◆★“大数据+铁脚板◆◆◆★★”,推动社会救助实现★■◆■“人找政策”与“政策找人■■◆■★”相结合◆■◆★◆■。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,推进核对信息系统全国联网。

  王金华介绍◆◆★,还将研究制定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有关政策,重点解决依老养残、老残一体、一户多残等特殊家庭托养照护问题◆■◆◆。落实民法典有关要求,尽快研究制定民政部门履行成年残疾人监护职责的意见,切实保障精神残疾人★★◆、智力残疾人等心智障碍者的权益。

  王金华表示,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需要格外关注和关心。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,持证的有3800多万■★■★◆。党的十八大以来■◆■★,经过不懈努力,残疾人生存状况持续改善,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★◆◆。新征程上◆◆,面对残疾人从生存到发展、从物质到精神对更高品质生活的期待,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”这一要求,并把它作为关键抓手■★◆,补短板、强弱项■◆、提质效,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稳定、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★◆■★■■。

  王金华称,继续落实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★◆■。这是一项重要的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,属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四梁八柱中的一柱或一梁■◆,截至今年8月★◆,共惠及1191万困难残疾人和1607.4万重度残疾人。下一步◆■■◆★★,我们将指导各地完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★■■◆★◆,逐步提高补贴标准,减轻生活困难残疾人、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负担;优化补贴申领方式,强化“跨省通办”★★■◆★◆“全程网办”“主动服务■■★★■”等便民服务举措,让残疾人办理申领更加方便快捷★★◆★■;加强补贴资金发放监管,确保补贴资金及时◆★、足额发放◆★■,不出差错,用好每一分钱。